马尔维纳斯(马尔维纳斯群岛旗帜)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双方各伤亡多少啊?

英军伤亡255名,阿根廷伤亡649名,另外还有三名福克兰居民伤亡。

战争经过:

1820年,组建中的阿根廷政府举步维艰,Marina David Jewett官员在索来岛,通过官方文件,宣布把马尔维纳斯群岛划归里奥·德·普拉达省。该消息在美国和英国被公布后,没有得到这些国家的任何官方评论。

1820年期间,阿根廷政府发表了各种文件表明对该地的主权。

1833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以武力威胁,要求移交马尔维纳斯群岛。之后阿根廷政府和居民被驱逐出该岛。

在和平年代,在没有向友好的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发布任何预先的通知和声明,就发动了武装行动。

该行动立刻被遭到了拒绝和抗议。

1982年,爆发了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南大西洋争端,导致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直到1990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扩展资料:

启示

一、两栖舰船在地区性冲突及局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将成为解决地区危机的重要兵力。

随着各种现代化武器的出现,抗登陆的有利条件大为增加,登陆与抗登陆之间的抗衡更为激烈。对于登陆作战,特别是大跨度越洋登陆作战,必然会有由舰到岸的兵力及装备输送过程。

只有使用主船体内拥有较大坞舱,载有气垫登陆艇、高速登陆艇、两栖作战和运输车辆,甲板上可装载一定数量直升机或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大型登陆舰船,才能完成快速、机动、有效地输送登陆部队和装备上岸,对登陆部队实施必要的火力支援,同时承担一定的自身防御任务。

二、两栖战舰船宜向多用途化和舰型综合化、装载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两栖战舰船陆续发展派生出近10种舰型,各种舰型的舰船在应用中,使用任务相对比较单一。在需要达成某一作战目的时,往往要多种舰型的登陆舰配套使用,一艘专用舰船出现战损,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登陆作战行动。

马岛海战,英国海军动用了包括直升机两栖攻击舰、通用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登陆支援舰、改装的运输登陆舰、坦克登陆舰等多种舰型,给登陆作战的组织和指挥带来很大困难。同是为掩护这些舰船实施登陆作战,英国海军还不得不调整对阿根廷大陆方向的封锁力量而组成了庞大的护航编队。

由此看来,简化舰型,一舰多用,均衡装载将是大型两栖战舰船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马岛距离英国十万八千里,在阿根廷家门口,却是英国国土。英国不曾拿起国际法律请求司法裁决,也从不提出200海里的说法。历史就是历史,英方与阿方未曾互利共赢共同开发。南海问题的解决要从中获得启示。

四、随着两栖作战方式的发展,现代化两栖战舰船必须具有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加强自身攻防能力,提高战技性能。

英国海军在马岛登陆作战时,虽已意识到了采用“平面登陆”和空中“垂直登陆”相结合的“立体登陆”方式所可能取得的效果,但苦于没有满足需要的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仍然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突击抢滩登陆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尔维纳斯日

马尔维纳斯(马尔维纳斯群岛旗帜)-第1张图片-德姆旅游网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人口有多少?

马岛面积1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00平方公里,马岛人口约3398,大部分是英国军人及家属。人均GDP约为9.7万美元(2013年),排世界前几位,主要靠捕鱼业。

马岛的发现:

马岛原本是企鹅、海豹、信天翁的栖身之地。1690年,一位名叫约翰·斯特朗的英国船长在太平洋遇到一场飓风,侥幸没有葬身鱼腹,船偏离航线到达一处由两个岛形成的一条海峡。随后船长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海峡,这就为以后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1764年,法国人捷足先登,在岛上建起了居民点,命名为马尔维纳斯。第二年英国也不甘落后,向这里移民和驻军。法国人狡猾地卖了一个人情,将这块不属于自己的土地送给了西班牙人。1774年,西班牙的海军赶走了英国军舰,成了马岛的主人。

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从西班牙手中继承了马岛,并向马岛派出了管理者总督。英国对此拒不承认。1833年1月,英国以最早发现该岛为由派兵强占马岛,赶走阿根廷总督,确立对马岛的主权。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高技术武器显威力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1982年4~6月,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等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一场以较量海空军实力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局部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威奇群岛,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南,距阿根廷海岸 430千米处的南大西洋水域。群岛总面积不过1.2万平方千米,人口仅2000人,但其战略地位很重要。它扼守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是通往南极的前进基地。岛上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在周围海底还蕴藏着大量令人羡慕的石油和天然气。英阿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 1690年英国人发现并登上该岛。 18世纪,法国人和英国人先后登陆定居,后被西班牙入侵占。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对马岛的主权,并派官员上岛治理。1833年,英国以该岛最早为英国人发现为由,出兵重占该岛。

英阿双方就马岛主权问题,曾在联合国的斡旋下,举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2月,英阿谈判破裂。3 月18日,阿根廷科学考察组在南乔治岛升起国旗,英阿关系急剧恶化。阿政府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 彻底拔除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这块 “毒瘤”。战争进程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4月 2日至 4月30日为阿军占领马岛和英军战略展开阶段。4月 2日凌晨,阿军对马岛实施登陆作战。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上岸后,立即占领了该岛首府斯坦利港(阿根廷港)的机场,接着又包围了斯坦利港的英国总督官邸,总督和 200名英国驻军被迫缴械投降。次日,另一支阿军又登陆占领了距马岛 180千米之遥的南乔治亚岛,俘虏了全部英守军。随后,阿增兵马岛, 并成立了以隆巴多将军为司令的南大西洋战区。 阿根廷终于在 150年之后重占马岛,在岛上升起了国旗,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了新总督。举国同庆,一片欢腾。

阿根廷占领马岛后,英国立即成立战时内阁,抽调海军总兵力的2/3组建以伍德沃德少将为司令的特混舰队,并征用商船开赴战区。4月5日,英首批舰船出航,空军 1个大队转场至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并于 7日宣布马岛周围 200海里为禁区。12日,英核潜艇 4艘驶入马岛海域,执行海上封锁任务。22日,特混舰队先头部队进入南乔治亚岛海域。25日,英特混舰队对南乔治亚岛实施机降和登陆作战,消灭了守岛阿军,为进攻马岛建立了“桥头堡”。28日,特混舰队主力抵达马岛海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的海空封锁。5月1日至20日为英军对马岛的封锁与阿军的反封锁阶段。5月1日起,英军以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式中程轰炸机和“鹞”式舰载战斗机轰炸马岛机场,以舰炮炮击马岛阿军港岸军事设施和阵地。 2日,阿根廷以民族英雄命名、属于海军第二大舰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国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击沉。阿舰艇被迫撤回本国狭窄的海域之内,使英舰队轻易实现了对马岛的海上封锁。

阿军主要依靠航空兵力进行反封锁,并以潜艇牵制英舰的行动。 5月 4日,阿军出动“超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附近海域发射新近从法国引进的“飞鱼”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最新式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英特混舰队为躲避可怕的“超军旗”飞机和“飞鱼”导弹,不得不转移至战区以东阿根廷陆基飞机的航程之外。5月 21日至 6月 14日为英军登陆与阿军抗登陆阶段。 5月 21日,英军经过充分准备后,在阿军守备薄弱的索莱达岛(东福克兰)西北的圣卡洛斯港登陆成功。经 6天激战,巩固和扩大了登陆场。 5月27日,上岛英军兵分两路东进南下。南下的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机场,尔后挥师东进,向斯坦利港前进。东进的英军继攻占道格拉斯后,于 6月 1日占领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并与南路英军会合,从陆上包围了斯坦利港。同日,英军后续部队在圣卡洛斯登陆。6月 5~8日,英军一部于布拉夫湾登陆成功。13日,英军发起总攻。 14日 21时,马岛阿守军投降。19日,英军又以一部兵力占领了南桑威奇群岛。英军在马岛登陆后,阿根廷海空军曾猛烈轰炸英军的作战舰只和英军上陆地域。阿 “超军旗” 式飞机和“飞鱼”导弹等现代武器再显威风,先后击沉被英军列为“谢尔菲德”号姐妹舰的“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和“热心”号、“羚羊”号护卫舰以及号称“真正海上巨人”的“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货船等 5旗舰船,外加 1艘登陆艇,并击伤英舰艇 4艘。阿根廷空军作战虽然英勇,但缺乏地面陆军的有力支持和掩护,到26日空中进攻已成强弩之末。

马岛战争历时74天,英方参战兵力3.5万人,各型舰只 118艘计 100余万吨,各型飞机 340架,地面部队9000余人;阿方参战兵力6.5万人,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 33艘计12万吨,飞机350余架,地面部队1.3万人。双方损失:阿军伤亡约 2300人,被俘 1. 13万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 架,耗资 10亿美元以上;英军伤亡 1000余人,被俘 210余人,损失舰船 16艘、飞机 34架,耗资12亿美元以上。这次战争虽以英胜阿败而告终,但马岛争端并未因战争的结束而结束,阿英对马岛领土主权之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在这次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技术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英军以核潜艇和舰载飞机对驻马岛阿军实施封锁,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威力;阿军以航空兵实施反封锁,高低技术并用,给英军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损失。

马尔维纳斯(马尔维纳斯群岛旗帜).232761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返回顶部